Table of Contents
Toggle電商執行SEO具有實質效益
你是否曾在實體店面看到喜歡想買的東西,偷偷記下這項產品標籤上的名稱或序號,然後上網查詢到底網路上賣多少的經驗?
在台灣,出門到實體店面看產品,回家到蝦皮、PCHOME購買的人,可是大有人在。
依據google的統計資料,在買東西之前,大概會有53%,超過一半的人會先上網查詢產品相關訊息。
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句話,在網路世代一樣通用。
只是有了網路,這句話更進一步的演化成:上網比千家不吃虧了。
正因為如此,SEO投資轉變成商品投資報酬率最高的選項之一,在疫情時代,大家都養成上網買東西的習慣,更是如此。
SEO的重點在經營網站,創造有實際價值的知識內容,透過這個方式建立品牌,將比以往能吸收到更多的正確客戶,怎麼能不趕緊作呢?
SEO有時候會被業主忽略,也會被說沒有具體效果;而事實上是,業主所理解的SEO,多是一知半解、或是錯誤的觀念,或是操作錯誤而已。
本文探討三個對SEO的錯誤認知,並說明應該如何創造正確的SEO優化內容,接下來我們開始討論。
SEO錯誤認知之一:忽略知識型文章能帶來的轉換收益以及效果
撰寫SEO文章,特別是撰寫與產業、產品有關的知識型文章非常的耗時,除了要花時間研究關鍵字之外,另外還要花不少時間時間,定期撰寫更是另一種挑戰。
業主常會覺得,到網站上,寫寫文章,能有什麼效果?做生意要忙的事情可多了!
在這種認知錯誤下,經營網站以及創造SEO優質內容這件事,很容易就被排序到最不需要作的事情了。
建議解決方式:使用具體數據了解KPI
清楚的認知SEO能帶來的效益是絕對必須的。
Google提供的Google Analytics系統,包含通用版UA以及最新版的GA4,都可以把整個網站的流量詳細的數據化,使用者可以藉由系統介面清楚的了解自然流量所帶來的轉換有哪些。
當業主能清楚的觀察到這些由自然流量帶來的具體收益轉換數據呈現出來的時候,這個錯誤的迷思自然就能被破除,網站經營SEO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SEO錯誤認知之二:經營網站漫無目的,沒有規劃。
在業主十分了解自身產業,所屬員工也具有網頁設計能力,能協助業主把產業知識外顯在網頁上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直接跳過關鍵字以及文章主題群集的研究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道理很簡單,滿腹經綸的大學士,並不一定會是優秀的小說家。
同樣是講故事,為什麼天橋下的說書人比起課堂上的歷史老師,說出來的三國志就有不一樣的感覺?
縱使懂得再多,如果不懂得表達,那麼使用者就不會買單,流量也就自然上不來。
建議解決方式:關鍵字研究
關鍵字的研究是必須的。
這聽起來很難,但事實上關鍵字研究並不用花太多金錢,而是要花一點時間來進行。
一開始的發想是必須的,業主可以針對自己的業務或是產品,先想出和產業有關的關鍵字。
這並不難,通常可以區分購買產品(服務)的行為詞,或是產品(服務)本身的名稱,都可當作主要關鍵字來發想。
在發想主關鍵字的延伸關鍵字或是長尾關鍵字的時候,也可以很簡單的運用線上的系統或工具來找出相關詞。
譬如說Google免費的關鍵字規劃工具,或是直接在搜尋後檢視搜尋結果頁(SERP)最下方的相關詞、甚或在搜尋時搜尋欄自動跳出來的關聯字,都是找到目前最常被搜尋的長尾關鍵字或是關鍵字群集的辦法 。
SEO錯誤認知之三:誤判指標,忽略收益轉換。
SEO的KPI有很多的關鍵指標;曝光數量,點擊數量,都是重要的指標。
最火紅的是排名指標,也就網站關鍵字在Google上面的排名,最好是在第一頁。
但是上述這些數據都是瞎子摸象,各有看法,並不完全。
舉例來說,就算網站擁有排在第一頁第一名的關鍵字,更不一定代表整個網站的流量會大,收益轉換會高。
建議解決方式:選對指標!
避免把焦點只放在曝光率、點擊率、或是網頁排名的指標。
而是應該要同時透過GA系統,同時監控SEO帶來的每月固定收入,或是特定訂單的價值,以及SEO路徑帶來的轉換時間,通盤性的檢視數據,才是正確的作法。
結語
SEO往往被電商業主忽略,認為是效益最小,有餘錢才去做的最後投資選項。為何如此?追究其原因,不外乎不懂、沒遠見、沒信心。
要破除這些迷霧,除了要深入理解SEO之外,多看看其他電商網站成功的案例,多了解Google對SEO的說明,跳出台灣的舒適圈,看看全世界正在做什麼,藍海在哪裡,業主就會知道SEO該不該現在做了!
